“三融五育 汇于江淮”——建筑学、城乡规划二年级建筑认知实习
发布时间: 2021-11-19    访问次数: 72

本网讯  11812日,在指导老师王薇、陈晓华、贾尚宏、许杰青、汪勇政、张磊的带领下,mg电子游戏官网_mg老虎机游戏-电玩城下载建筑与规划学院20级建筑学、城乡规划共十八名学子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江淮地域建筑文化与人居环境认知实习

    此次实习考察地点处于江淮文化区,地域建筑特色鲜明,人居环境类型多样。从长临河古街到三河古镇再到六家畈传统村落,同学们领略到了江淮建筑文化的魅力;从黄张村到山口凌再到马郢,同学们眼见了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的提升成效;从三瓜公社到崔岗艺术村再到淮河路步行街,同学们感受到了建筑空间艺术价值与人文内涵。实习期间穿插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亮副教授主持的江淮文化专题讲座,让同学们在实习认知过程中得到总结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当地的生活者、建设者往往对该地经济、文化、生活最为熟悉,在本次实习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驻村艺术家、设计单位等部门和有关领导的大力协助。在指导老师与当地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同学们充分了解当地建设,体会当地文化内涵。同时在与当地居民的亲密交流中,同学们也更加了解地域风俗文化,知晓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

    “三融五育 汇于江淮通过本次江淮地域建筑文化与人居环境认知实习,同学们走出课堂,融入实践,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记录,收获满满。(编辑:吴悦 左丹;审核:王薇)



    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城市,旅游乡村一味的模仿城市是找不到突破口的,游客何必舍近求远?“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这一发展理念是我此次实习最大的收获。随着交通发展,城市之间的阻隔被打通,现如今乡村旅游最大的敌人不是她所在的城市,而是临近却也能带给游客以不同体验的城市。乡村想依靠旅游发展,必须深挖当地特色,把乡村建设的更像乡村,而不是一个东拼西凑的四不像。

——20城规二班  盛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次对于江淮地区文化风貌的调研让我对适应性改造这个词尤为的深刻。振兴乡村又或者是改造城市老旧街区,文脉的保留和新鲜外部活力的注入之间的相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实地的调研,真实的感受,老师们的讲解,同学们之间的相互讨论使我了解到的知识远远大于课本学到的。

——20建筑学二班  张蕙麟


调研中,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的古建筑与古村落。在吃喝玩乐中,我也见到了或新或旧的建筑与村落,这些村落有繁荣,也有宁静,通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得以辉煌至今。传统村落的复兴,要么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要么引进新的文化特色。通过调研,切身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魅力与成就。

——20城规一班  韩梦龙


这次实习围绕“江淮文化”去了许多地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乡村建设,随着社会发展,乡村不断改变、功能不断更新,如今越来越美。这次不仅学到了知识、拓宽了眼界,还能与大家交流讨论。感谢各位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20城规一班  张力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