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一群人:
明明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当你把任务交给他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做就先推脱,说自己不行。
看起来似乎是不愿意承担责任,但是当他硬着头皮去做的时候,又能够把事情完成的很好。
然而下一次再给他新的任务,他还是会继续推脱,并说“自己能力不足,不够资格承担这些重要的事务。”
大家都认为他有能力,而他自己却从来不承认自己,总是陷入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就会错失掉很多机会,让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出色的能力也就此被自己耽误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人们会陷入“自我否定”之中呢?
01
自我否定的原因
从客观上来说,自我否定并不完全算是一件坏事,因为在自我否定里,意味着我们能够勇于承认并接纳自己的不足。能够接受自己不那么优秀的一面,是了解自己并探寻自己进步方向的前提。
然而,自我否定在一些人的身上,却变成了“安于现状”“逃避责任”的一种借口。否定了之后便再无作为,完全将自我否定变成了自己为自己设置的人生障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犯错后的羞耻感
当我们犯了一个错误的时候,周围人谴责的话语、不满的眼神都会让我们陷入内疚、羞耻、愤怒等情绪感受之中。
这种负面的情绪又是非常难以被消化掉的。尤其是在事后,还会忍不住问自己:
“为什么这种事会发生在我身上呢?”
“我当时为什么不能再小心一点呢?”
.....
这种反思的行为,让我们更抗拒接受自己“犯错误”的事实。
为了避免下次再体验到同样的难受,于是干脆承认自己不行,只要不开始不尝试不作为,就不用承受后续所带来的“失败”了。
2. 成长环境中经常被否定
在我们的成长环境里,如果从小就没有获得来自父母或周围人的肯定,反而被不断打击,持续挑剔,那么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将周围环境带来的这种“否定”给内化进我们的自我评价之中,成为了我们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于是我们就会从内心深处就认为“我不好,我不配得到”,一直充满了恐惧感,害怕得罪了周围人而不被自己身处的环境所接纳。
即使长大后已经变得很优秀了,但是在小时候生长环境中习得的“自己不行”的理念却依然没能够从内心移除。
3. 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者们通常在内心都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时候目标实在是制定得过高,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以至于最后在执行的时候无法完成,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
又因为完美主义者们会在意每一个环节,哪怕是执行过程中的一点小瑕疵都不能够容忍,此时便最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并带来强烈的自卑感。
4. “改变失败”带来的挫折感
当我们处在自我否定的状态中,会有一种想要改变但是又似乎无力改变的感觉,或许是因为身处环境的复杂,又或者是有着不合理的改变思路而导致做了改变的“无用功”。
于是这种“改变失败”的行为加剧了内心的挫败感,于是只能够强迫自己接受“现实”:
“我已经努力过了,但是没有用,所以我就是不行。”
02
如何改善“自我否定”?
1. 课题分离
当我们遭遇到了外界给予的否定评价,不要急着去全盘接受这样的评价,而是能够将“我”和“我做的事情”分开看待。
一件事情失败了,并不代表“我”是失败的,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体现。
因为“我”是动态的,是会成长的,并且在犯错之后会反思会修正的。所以当下的否定,作用的对象是对“我做的事情”,而非是“我”本人。
这一次的“否定”是为了下一次的“正确”而诞生的,这并不代表着“我”会永远在失败里待着。
学会正确区分出这二者,能够让我们快速的从外界的“否定”带来的负面感受中剥离出来。
2. 放弃不切实际的“高要求”
对自己有要求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个要求的“可行性”需要足够客观,并且能够量化、拆分成一些具体的、每日可实现的小目标。
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对自己的“高要求”落到实处,每一次的尝试,其实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并不是每一点挫折都指向我们是“不行”的。
让自己去尝试容忍“挫折”与“瑕疵”,也是另一种“完美”的课题。
3. 自我接纳
每一个自我否定的人,内心总是有一个相同的观念:
我不能允许自己失败、我不能允许自己犯错、我不能允许自己不完美、我不能允许自己让周围的人不满意......
而这些不允许,恰恰把我们牢牢的安置在了“我不行”的位置上,久而久之就会离“我能行”越来越远。
因此,尝试去允许自己做一些事情、接纳一些情绪、呆在某种状态之中,放下对自己的攻击与职责,才是能够真正改善自我否定的核心方法。
想要让自己能够完成“自我接纳”,是一个长期慢慢探索、慢慢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