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自我”

发布者:吉晓青发布时间:2021-09-10浏览次数:187

心理学对“自我”这一概念的认识可谓纷繁复杂,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认识。

总体而言,对“自我”这一概念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认为       自我在成人后是固定不变的,倾向于从个体的视角看自我,强调人应该忠实于自我

另一类认为    自我即使在成人后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自我是关系性的,不同的关系可以发展出不同的自我,同时自我还属于更大的社群。

有两个提问可以反映这两种观念的差异。


第一种认识的提问是“Who are you?”

好像有个固定不变的你,可以去探索和发现,并且我和你是截然分隔的;

第二种认识的提问是“How are we becoming other than who we already been?”(我们如何正成长为一个和当下不一样的人?)

这一提问不在你我之间划分界限,我们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并且无论我们是否想要改变,我们都在改变。

作为叙事治疗师,我们秉持的是第二种认识


既然我们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那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变化?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每一个社会文化都有一些主流的价值观、信念、习俗和标准,在规范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我们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叙事治疗把这些在特定社会文化中被视为理所当然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信念、习俗和标准,称为 
主流论述 

叙事治疗认为人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人们无法达到主流论述的要求或标准。

例如如果主流论述认为男人就应该有成功的事业,如果一个男性在职业上发展平平,即使他很顾家,对人友善,有不错的人际圈,他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觉得自卑。

另一种情况是人们能够达到主流论述的标准,但是达到标准的过程带来的影响造成了问题

例如一个人兢兢业业,为了集体利益常年在外,牺牲了自己的家庭。从主流论述看,他是一个成功的人,是楷模。但在自己的家庭中,长期的缺失导致家庭关系出现各种问题。


如果我们对主流论述缺乏思考和质疑,我们常常会在努力达到主流标准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

因此,我要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伦理”

当自我不再是固有不变的事物,而是一个时时刻刻的自我规划时,我们都要为自己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负责

叙事治疗称之为
“自我关怀”(care of self)

如果我想要成为一个“好人”,我就时时刻刻规划自己做“好事”,并且还要思考这些“好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影响。


我需要思考
当下的选择、采取的行动正在把我塑造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样的人是我真的想要成为的吗?


我需要思考
在本土文化中,哪些论述是我想要遵从?
哪些论述又是我想要修改或摒弃的?
我自己更偏好的价值观、信念是什么?


当我们不再盲目地听从主流论述的要求
从思考和质疑中发展自己更偏好的价值观和信念时,
并且按照这些价值观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们就在塑造自我上就有了主动权,
我们的人生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方向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