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下乡】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寻迹三线遗址群 助力乡村振兴路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1浏览次数:11

本网讯 在安徽大别山的层峦叠嶂间,红色基因与工业记忆交织成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不仅是烽火淬炼的红色革命圣地,更镌刻着三线建设的壮阔史诗。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响应国家战略,霍山县先后建起10余家三线企事业单位,无数建设者怀揣“好人好马上三线”的赤诚,在深山密林中铸就工业脊梁。改革开放后,军工企业陆续转型搬迁,留下的工业遗产既承载着红色文化记忆,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如何让“工业锈带”焕发新生?近日,mg电子游戏官网_mg老虎机游戏-电玩城下载马克思主义学院“徽红调研团”踏上这片热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探寻文旅融合的振兴之路。

月亮湾作家村:锈迹斑斓的文旅重生

调研团首站就来到坐落于霍山县东西溪乡的月亮湾作家村,其前身是上世纪60年代的淮海机械厂,这里曾诞生了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小飞虎”。淮海机械厂搬迁后,淮海机械厂旧址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经过四期项目建设,打造成为融宣教、食宿、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作家村,师生们参观旧厂房改造的会议中心,绿漆剥落的旧机器、墙上斑驳的标语……那些“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内迁建设者们把“小我”融进“大我”的坚守,依旧流淌在旧物的余温里。同学们用心感受,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村史馆,周晨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三线建设的背景及淮海机械厂的变迁,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当年青年大学生投身三线建设的感人故事。同学们纷纷表示,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乃吾辈之青春舞台。

调研团参观了淮河书院、枕溪山房、“霍货有名”示范馆,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深入了解月亮湾作家村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和康旅融合的旅游新业态,体悟乡村振兴铸就的“诗和远方”新画卷。同时,同学们还详细询问了作家村文旅发展现状,准备借助学科专业知识撰写调研报告,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军工博物馆:奋斗精神的当代映照

次日,调研团来到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三线文化主题博物馆,依托原皖西老三线军工企业——红星机械厂旧址建设。博物馆坐落在霍山县诸佛庵镇画家村的群山里,林丰水茂,如入世外桃源。

在博物馆会议室,画家村负责人刘大勇主任热情接待了调研团一行,向同学们介绍了画家村的历史和建设背景,三线军工博物馆的发展和运营情况以及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意义价值。同学们认真聆听,时不时提问,刘大勇热情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在他的指引下,大家怀揣着满心的敬意参观了博物馆。

军工博物馆分三个展区,还原了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跌宕脉络,全景展示了三线军工厂生产、科研等经典场景。在第三展厅,同学们仔细观看改革开放后三线企业转型的资料,为下一步去转型后的企业参观调研做准备。

博物馆展示了青年人来研学的照片,留言本上满是“向建设者致敬”的留言。团队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叠影里,清晰地认识到三线精神始于民族安危的深远考量,成于无数建设者青春奉献祖国的平凡坚守。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在张亮老师的指导下顶着烈日撰写讲稿,拍摄“博物馆的思政课——走进三线军事博物馆”微视频,以青年人的视角勾勒三线建设“国家战略谋篇”与“青年责任担当”的双重叙事。用青春的脚步走进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用青春对话峥嵘岁月,这些调研资料将集合成“行走的思政课”素材,成为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案例。

佛子岭水库:红色基因的永续传承

离开博物馆,调研团来到被誉为“新中国水利建设里程碑”的佛子岭大坝。远远望去,坝体上“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鲜红大字熠熠生辉,这座新中国自主设计的第一座大型连拱坝,与三线建设精神一脉相承,都是实干兴邦的生动见证。

参加调研的同学吴杨妙姝这样写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此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新青年’与‘老三线’的精神对话,这种担当具象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三线精神代代传承。我们既要做红色文化的解读者,更要做乡村振兴的行动派,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让精神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三线建设者中许多有识青年,他们放弃城市优渥条件扎根山区的精神,值得新时代青年永远学习铭记。”徐平老师的感慨引发共鸣。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要像三线建设者那样,以实干精神挖掘内涵,以创新思维转化价值。未来,团队将整理调研成果,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专业实践的结合路径,在三线精神激励下,接续讲好三线故事,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作者:周晨;一审:徐平;二审:李万银;三审:丁超)